您现在的位置:河南质量网 >> 企业风采 >> 中国一拖倾力打造“东方红”品牌纪实

中国一拖倾力打造“东方红”品牌纪实

时间:2020-5-10 16:54:18来源:河南质量网作者:

长歌未竟东方红
中国一拖倾力打造“东方红”品牌纪实

宋晓霞  许予永  中国质量报记者 孙中杰

    在中国,提起拖拉机,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东方红”。这个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诞生的品牌,一路见证了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再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祖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巨变。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农机具第一品牌。
    百废待兴  应运而生
    新中国成立后,战乱初定、百业待兴,首先要解决的是亿万人民最基本的吃饭问题。于是建立拖拉机制造厂,用现代化装备尽快增加粮食产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4年1月8日,时任重工业部部长的李富春回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汇报选址问题,毛泽东主席曾幽默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下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吗?”于是,1955年,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洛阳破土动工。
    随后,毛主席又作出指示:“拖拉机式样和性能一定要适应我国的气候和地形,一定要综合利用,其成本一定要尽可能地降低。”1958年,中国第一台履带拖拉机诞生之前,毛主席再次作出批示:“拖拉机的名字和型号不能用外文。”在经过“铁牛”“白马”“龙门”等的一番争论后,时任一拖厂办副主任的安道平提议的“东方红”被最终采用。
    1959年11月1日,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建成投产仪式在洛阳隆重举行。仪式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到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了中国机耕地60%以上的耕作,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时俱进  尽显风流
    尽管“东方红”拖拉机是在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下诞生,但其品牌成长之路却充满坎坷。
    第一代“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刚刚诞生,一拖就开始对其进行改进,1959年试制出75马力新产品,该产品能提高作业生产率50%,因此受到用户欢迎。1964年“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通过鉴定,并获得当年国家新产品一等奖,1966年以后全面取代了54型履带拖拉机。1959年到1979年这20年间,“东方红”产品由少到多,迅速装备全中国,并以较高的性能受到无数农民的欢迎。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大块田变成面条田,“东方红”大拖拉机一时失去用武之地,销量大幅下滑。
    大规模调研之后,1983年,受农民欢迎的“1头牛价格、8头牛力气”的“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批量进入市场,从此拉着勤劳的中国农民一路向前,致富奔小康。
    不过,高瞻远瞩的一拖并没有放弃大轮拖的研究,逐渐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轮拖技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2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需求不断加大。一拖开始与国际知名研发机构合作,开发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2010年,终于成功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动力换挡拖拉机,打破了国际农机巨头在该领域的垄断格局。
    2019年,200台“东方红”LX904自动驾驶拖拉机交付使用,这是我国自动驾驶拖拉机首次大规模应用。同年,一拖研发的“超级拖拉机I号”,一举拿下“中国第一款电动无人拖拉机”的称号,“东方红”向世界全新定义了“未来拖拉机”的模样。
    面向未来  领跑全球 
   “十三五”期间,中国一拖以“先进农业装备制造基地”,“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农业装备成套集成与产业资源开放合作平台、农业与农村工程综合服务平台”等“一个基地、三个平台”为基础,努力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业型企业转型。
    如今,一拖服务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服务网点1400余家,实行农忙季节24小时值班制度。在“三夏”和“三秋”等农忙时节,成立专业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巡回服务。2018年4月,一拖率先向社会发布拖拉机、收获机产品“6小时到位,12小时解决问题”的服务承诺。“东方红”品牌“体贴、快捷、专业、增值”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一拖继续以产品技术升级为动力,以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为基础,以资源整合和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为重点,保持现有核心业务领先优势,发展农业装备成套产品,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为全球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农业装备成套解决方案,正向着“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的目标砥砺前行。
    相信随着一拖全球战略的实施,“东方红”这个民族品牌,也必将以璀璨夺目的光彩,闪耀全球、红遍全球!

责编:河南质量  

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河南省教育国际 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河南省教育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