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质量
信阳市市场监管局立足“三个维度”打好深化拓展“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4-06-27
来源:佚名

今年以来,河南省信阳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工作主题,立足促发展、强监管、保安全“三个维度”,务实功、求实效,打好“组合拳”,推动行风建设持续深化、见实见效。   

提质增效促发展 增强群众获得感

优化服务添动力。围绕建设行风满意窗口,优化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76项。围绕企业会客厅“2.0版”,进一步提升“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高效办成一件事”运用质效,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联办”机制,全面推广“一业一证”“一企一照一码”应用。围绕拓展“万人助万企”,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实施意见、扶持个体工商户29条措施。截至6月底,实现经营主体同比增长7.1%,新设经营主体登记注册网办率达97.3%

提升质量增活力。加强质量考核工作,加强政府质量奖梯次培育和质量标杆企业培育,持续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新质贷”融资等服务,用好质量基础设施,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围绕全市6大主导产业和11条产业链,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品”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出台市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培育“美豫名品”入库企业50家,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新优势、蓄势新动能。

驱动创新强实力。推动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第一届市专利奖评选表彰工作,成功推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信阳师范大学共建知识产权学院,扎实开展信阳毛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省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改革。联合推广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双向推送制度。实现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45件、有效商标68514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6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地理标志商标16件、地理标志产品24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126家。

刚柔并济强监管 增强群众幸福感

打造监管减负增效新样板。牵头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健全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协同监管机制。推行预约式、磨盘式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完成计划任务占全年52%,较去年提升21%。运用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评价指标,实现全类型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用修复全覆盖。

构建宽严相宜执法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与民生领域案件查办“两手抓”,持续实施服务型执法、公正文明执法和柔性执法“四项清单”,不断优化柔性执法模式。建立健全简易引导、容错纠错、守信激励等工作机制,充分释放清单化包容监管的温情善意,又切实发挥柔性执法应有的效用。通过探索构建“数字+执法”治理新模式,持续推进执法行为“标准化、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

树立12315贴心服务新品牌。有序推进“放心消费在中原美好生活看信阳”系列活动及放心消费环境建设,新增放心消费创建主体41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主体161家、“五进”站点75个、ODR企业86家。12315热线平台按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26.01万元。同时,全面开展12315效能评估评价,加强投诉举报大数据分析,报送专题数据分析报告和信息5份。

压实责任保安全 增强群众安全感

压紧压实各方各级责任。围绕守牢“四大安全”底线,建立食品安全“三书一函”“激励约束”等制度,深化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专项监督检查、培训考核、“四化”建设及食品安全评价达标抽查复核等工作。建立三级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抽检1.1万多批次,合格率保持在98%左右,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85%以上。健全“两品一械”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各项机制,开展特种设备、城镇燃气安全“大起底”排查、“全链条”整治,实现气瓶质量安全“一瓶一码”信息追溯系统全覆盖。三级联动开启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模式,推动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细落实。

强化市场秩序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强化日常监管、纠治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治理水平统筹推进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及“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网络交易、计量、违规收费、产品质量、农资、广告、价格、养老诈骗等领域的监管执法,把行风建设成果更好转化为保安全、守底线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查办案件同比增长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