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质量
三门峡市用标准化支撑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4-01-12
来源:佚名

如何运用标准化服务功能支撑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化支撑农产品品牌建设,走出了一条助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之路。

    2024 年元旦刚过,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就来到位于灵宝市焦村镇的三门峡优质苹果数字果园标准化示范区,进行果园管理地方标准宣贯。此时,苹果进入了果树冬季管理期,果园管理相对较轻松,正是果农培训充电的好时期。

三门峡灵宝市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这里半山半塬,地貌多姿,昼夜温差大,黄土层深厚,适宜于果品生产。自 1921 年引进苹果种植以来,灵宝苹果已有百年历史,现已是享誉海外的河南特产,也是灵宝市支柱产业。目前,灵宝市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6万公顷,年产量达到了 14 亿公斤,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了 207 亿元。

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科科长杨丽华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标准宣贯,果农们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果园管理的标准和技术,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推动三门峡市苹果产业的发展。

这是该局依托标准化工作优势,服务地方特色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构建标准体系,强化示范引领

近年来,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当地特色农业综合发展规划,运用农业标准化服务功能,重点构建苹果、食用菌、烟叶、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标准体系通过发布《苹果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主导制定农业类国家标准6项,组织制定农业类地方标准265项,构建了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衔接配套,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特色作物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标准化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以标准化手段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灵宝苹果、湖滨区油用牡丹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进了产加销全产业链标准衔接、一体化实施。到目前为止,该市“黄金苹果带”面积达3万公顷,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河南省第一位;食用菌种植规模达4.2亿袋,鲜品产量41万吨,产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该局还在标准强农过程中,注重发挥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指导推动农业及相关标准实施,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质量效益的提升。该市优质苹果数字果园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带动果园1.3万公顷,带动农户5120户,年增加农户收入1.2亿元;灵宝市食用菌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周边3000余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累计解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余人次,联农带农6000余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目前,该市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已达97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60个、市级27个。

培育特色品牌,推动产业发展高质高效

“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农产品市场逐步转型,品牌农业已经成为目前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贾立耘介绍,该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采取扶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管理体系认证,地理标志产品申请,发展公共品牌等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的销量,走出了“以质量求生存,靠品牌抢市场”的发展之路。

标准助农强农,有效扩大了三门峡市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贾立耘告诉记者,到2023年年底,三门峡市农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02个,有机产品认证8个,获得体系认证组织41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6个,地方标准1个。灵宝苹果、灵宝大枣、卢氏木耳、卢氏鸡蛋、仰韶陶融香型白酒、仰韶大杏、湖滨牡丹等一批“三门峡珍品”区域公共品牌脱颖而出,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灵宝苹果”继获得国家级质量魅力品牌后,2023年又成为获批筹建 “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2023年,灵宝苹果”位列中国区域品牌第10位,品牌价值达200.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