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信阳市市场监管局秉持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疏堵相济之策,全方位拓展整治维度,全力推动整治行动向纵深迈进,确保落地有声、成效显著。
精密部署,强化领导
信阳市市场监管局迅速组建由“一把手”领衔的整治工作专班,印发详尽实施方案,明晰职责分工,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落实。整治期间,市局密切关注下级工作动态,凝聚各县区局思想共识,促进行动协同,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向阳高度关切工作进展,频繁问询、悉心听取汇报,深入一线走访排查、精准指导。市局 4 个督查组深入 8 个县局、2 个区局及 5 个直属分局明察暗访,累计发现 36 项问题。随即召开专项会议汇总反馈,责令各县区局及分局立行立改,对电动车经营户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门店合规运营。借由强力督导机制,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各项举措扎实落地。
精细摸排,健全台账
为精准把握全市电动自行车行业状况,该局双线并行采集信息。依托企业注册登记信息资源,组织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借助国家企业信息注册登记平台,筛选本地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名录,构筑经营单位台账蓝本。同时,各县区局及分局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网点展开拉网排查,将相关信息登记造册,汇成全域电动自行车经营单位台账,精准掌控 857 家相关企业的数量与分布,为靶向监管筑牢根基。
集中约谈,压实责任
为强化电动自行车经营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该局部署各县区局限时开展集中约谈,向企业负责人阐明安全隐患严重性,敦促提升安全意识,强化法规学习,严守法律底线,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禁销售不合规车辆。与企业签订安全承诺书,明确产品质量、合规销售、售后服务等责任义务,强化企业自律,共促行业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约谈 135 家经营单位负责人,推动 816 家销售单位签署《承诺书》。
抽考促学,提升素养
为检验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人员法规与安全知识水平,市局组织开展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考试。于各县区局及分局设 15 个考点,同步对生产、销售、维修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抽考,内容涵盖生产许可、监督抽查、认证认可、缺陷召回等多领域。至今,已对 254 家销售企业人员抽考。借抽考检验专业素养,倒逼企业强化内部培训管理,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
树立标杆,示范引领
该局遴选 1 家基础优、管理善的销售门店,将质量安全相关制度规范于店内醒目处可视化展示,打造全省首家电瓶车规范经营示范店。嗣后,组织企业与监管人员观摩交流,复制推广示范模式,引领全市经营单位走向规范。当前,已有 561 家销售单位参照执行,带动行业管理水平整体跃升。
严查严打,净化市场
加大监督检查频度与力度,聚焦不合标、无认证、无合格证车辆销售,违规改装拼装及虚假宣传等行为。不完全统计,全市排查 857 家经营户、175 家维修店,立案 77 起,结案 38 起,罚没 44 万余元,没收违法车辆 5 台、篡改装置 1 套。为彰显警示威慑,分两批公布 12 起典型案例,有力震慑行业。同时,克服财政压力,挤出 10 万元专项经费委托第三方抽检。截至 10 月中旬,完成 146 批次监督抽查,涵盖电动自行车 77 批次、蓄电池 23 批次、充电器 36 批次、头盔 10 批次,显著净化市场环境。
双线宣传,共治共享
借助微信公众号、官网等新媒体,广泛传播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与法规,引导企业端正经营理念,自觉守法,积极投身行业共治,营造安全有序、规范健康的市场生态。
经由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大力施行,信阳市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秩序业已实现显著优化,各类安全隐患亦得到切实且有效的遏制。然而,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的道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挑战,任务艰巨而繁重。信阳市局在未来将始终如一地秉持高压态势,毫不松懈地持续推进整治成果的巩固工作,矢志不渝地致力于为广大市民精心缔造更为安全可靠、令人安心的电动自行车消费环境,全力以赴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与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