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质量
我国首个《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在豫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佚名

10 17 日,我国首个《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在郑州正式发布。该标准由河南省科学家主导,河南省标准化协会、郑州大学心电学研究所联合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河南省法医学会等多家机构共同制定,不仅是我国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首个原创性团体标准,更填补了该技术领域的国际空白,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据了解,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的核心研发力量来自郑州大学心电学研究所。该所所长李中健教授带领团队历时多年开展科研攻关,最终形成这一系统性创新成果。与传统生物识别技术不同,该技术依托人类心电信号的独特性与稳定性,突破了心电图仅用于医学诊断的传统定位,将其拓展为高精度身份识别手段,成为继指纹、人脸、虹膜、DNA之后的全新生物特征识别方式。心电图身份识别不仅是对现有技术体系的重要补充,更是中国学者在全球生物识别领域发出的中国声音李中健教授在发布会上强调。

640.png

本次发布的《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规范》,从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系统明确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识别流程、数据安全防护要求及报告格式等关键内容。这一标准的出台,为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在多领域的落地应用提供了权威技术依据——未来,该技术可广泛服务于公检法司案件侦破、保险理赔身份核验、社保参保人认证、医疗就诊精准匹配,以及金融、教育、交通、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的身份安全管理,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发布会现场还同步举行了认证单位授牌、首席专家聘任仪式,并开展司法应用专题解读,一系列环节的推进,标志着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正式迈入标准化、司法化、产业化实施阶段。与会专家指出,该技术具备非接触式识别、伪造难度高、可实现活体检测等显著优势,在反欺诈、司法鉴定、边境安全防控等场景中能发挥独特作用,将有效推动全球身份识别技术向更安全、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方向升级。

640 (1).png

当天的学术交流环节,来自河南省标准化协会、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郑州大学心电学研究所、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河南省法医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分别围绕标准核心内容、技术研发原理、司法实践路径及典型应用案例展开深度解读与经验分享。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的落地,不仅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更体现了医学、信息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正在见证一项中国原创技术从论文变为实践,从实验室走向社会。”一位参会专家感慨道。随着《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规范》的全面实施,中国不仅将进一步巩固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更能为全球身份治理与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助力提升全球身份识别技术的安全性与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