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平台经济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河南交通枢纽优势,探索新业态发展路径,为民营经济注入新活力,2024年2月26日,河南省平台经济发展指导中心组织召开“平台经济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职业学校及企业代表等20余人参会,共谋产业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融合创新 共议发展机遇
会议围绕低空经济的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应用场景及军民协作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杨震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破解空域管理、技术标准、安全监管等难题。他强调:“河南省作为交通枢纽,应抢抓低空经济‘元年’机遇,结合物流、应急、文旅等场景,打造特色产业生态。”
河南省航空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海森从军民融合发展角度分析,提出低空经济需依托“国家空域改革试点”政策,构建军民协同的空域管理机制。他表示:“郑州已获批部分低空空域试点,未来需加快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动态数据互联互通,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民营经济发力 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民营企业在低空经济实践中展现活力。UU跑腿无人机项目负责人孙语分享了该公司在西安、郑州试点的低空物流网络成果:“单条航线日均配送量超40单,无人机与地面配送体系结合,效率提升显著。”
郑州恒宇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学涛提出,无人机在矿山巡检、光伏运维等场景的应用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苏州宝昂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克学等企业家建议,河南需借鉴沿海地区经验,结合本地特色农业、物流枢纽等优势,培育“小而美”的低空经济项目,如农产品无人机运输、智慧城市巡检等,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政策赋能枢纽 构建产业新生态
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召龙表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将围绕“两体系一枢纽”核心定位,发挥枢纽经济优势,以制度创新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同时,支持所属法定区块和联动创新区吸引更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和人才落户,推动低空经济与平台经济协同发展。
河南省职业技师学院交通院院长李笑满聚焦人才培养,强调“职业教育需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该校无人机专业已输送人才至大疆装配、农林植保等领域,并计划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化培养,为低空经济提供技能和人才支撑。
凝聚多方合力 共绘发展蓝图
会议凝聚政企学研多方共识,明确河南省需聚焦四大路径推动融合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加快完善低空经济法规标准体系,深化军地协作实现空域资源共享;二是夯实技术底座,推进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域覆盖的低空通信网络;三是深化场景创新,重点突破物流配送、应急保障、文旅航拍等领域,打造“无人机+”产业生态圈;四是优化人才供给,依托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定向培养低空领域专业技能人才。
会议提出,平台经济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河南把握“双循环”机遇、实现“枢纽经济”能级跃升的战略支点。下一步应着力构建“三链协同”发展格局:强化制度链,相关政府部门应统筹推进试点项目申报与空域管理改革,出台配套制度政策;激活创新链,搭建军地企协同创新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无人机研发制造、低空数据服务等新兴赛道;延伸应用链,依托郑州航空港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载体,建设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培育智慧物流、城市治理等十大应用场景,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