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济源示范区持续深耕知识产权领域,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以专利导航为战略指引,深度挖掘知识产权与产业升级的融合潜力,全力推进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先后成功获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南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创新构建 “产业导航 + 企业微导航” 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了从宏观产业规划到微观企业创新的全链条覆盖,形成了极具特色的 “济源经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专利导航精准发力 激活重点产业升级动能
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聚焦有色金属等关键产业领域,精心策划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深度研究,形成《先进铅锌合金材料产业导航报告》等一系列高质量成果,为产业布局、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引。示范区财政同步提供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确保导航成果精准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济源市鲁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该企业通过专利导航数据库,精准检索到中国科学院拥有硫酸钠处理先进技术,在示范区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总投资 2.1 亿元打造全国首条高盐废水全资源化、全链条循环利用生产示范线。该项目不仅解决了济源经开区周边众多企业的高盐废水及高盐固废环保难题,更让企业一跃成为氧化锌行业全国首家实现工业水零排放的标杆企业 —— 每年可节约用水 24 万立方米,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新增产值超 5 亿元。
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济源示范区创新推出 “一企一策” 微导航服务,指导企业精准布局专利。万洋集团通过微导航实施设备智能化改造,设备故障率降低 60%,金属回收率显著提升,年增销售收入数亿元;兄弟材料依托微导航锁定行业技术空白点,成功研发高性能材料,产品附加值提升 30%。目前,示范区已为 10 余家重点企业提供微导航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高价值专利加速涌现 产学研融合点燃创新引擎
济源示范区高度重视专利导航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深入开展 “专利导航进百企” 专项行动,组织专题培训 20 场、案例宣讲会 8 次,累计培训企业技术人员 1000 余人次,引导企业运用导航成果优化研发路径,提升技术创新效能。
优克电子材料、豫光金铅分别斩获第四届河南省专利奖一、二等奖,正是专利导航实战价值的生动体现。其中,豫光金铅的 “绿色冶炼及资源高效回收利用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 成功入选河南省 2024 年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该项目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在铅锌冶炼渣资源化、烟气协同治理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 5 项,申请发明专利 10 余件,预计年增经济效益 3 亿元。
与此同时,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携手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促成 20 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为产业绿色发展装上 “新引擎”。
服务能力持续升级 筑牢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
自 2017 年起,济源示范区便着力构建完善专利导航信息数据库,济源经开区不断提升数据库的使用频率与效果,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专利检索服务。同时,示范区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与人才,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 “强心剂”。
在人才培养方面,济源示范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国际交流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专利导航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截至目前,济源示范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678 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9.2 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 11129 件,中国驰名商标 7 件,均位居全省前列;还拥有济源冬凌草、济源天坛砚 2 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济源冬凌草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下一步,济源示范区将持续深化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推动专利导航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促进专利布局与产业创新能力精准匹配,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思维,引领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济源在 “两高四着力” 上走在前、创新篇、作示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