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春耕作业正在紧张进行中。在当地走访用户的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服务人员看到了一个让人激动的场景:在广阔的草原上,三代不同时期生产的“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一台1989年3月下线的“东方红”802KT履带拖拉机,一台2021年下线的“东方红”CH1002履带拖拉机,一台2024年全新上市的CH2202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它们在农田里“突突突”地忙碌着,为春播生产保驾护航。
这——是三代 “东方红” 的时光并肩
这——是农机变迁的动态注
三代“东方红”同框
“东方红”因使命而生、以坚守为荣
中国拖拉机工业的起点以“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为标志。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在中国一拖诞生,开启了中国耕地不用牛的新时代,也由此拉开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序幕。
今年,是中国一拖成立70周年,70年来,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拖拉机,中国一拖就以此为攻关方向,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之路,也创造了共和国农机工业的一个又一个第一。从计划经济阶段耕种了70%机耕地的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到改革开放时期适应国家联产承包责任制的8挡小四轮拖拉机;从20世纪90年代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国产化量产,到新时期创新引领国内轮式拖拉机升级的动力换挡、无人驾驶拖拉机,再到智能时代的无级变速、大马力智能拖拉机,70年来,中国一拖累计向社会提供了380多万台拖拉机和350多万台动力机械,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耕三十五载,履带拖拉机的拓新印记
上世纪50年代,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洛阳城郊的厂房,苏联德特-54型履带拖拉机的图纸正被中国一拖工程师的笔尖反复描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生产能力的形成,中国一拖在保证完成国家生产计划的前提下,围绕原设计的单一产品“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1964年底,中国一拖决定开启 “一机多用”的技术探索,以“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为主机试制并生产履带式推土机,生产的机器主要用于农田耕播、小型水利建设和土方工程等作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中国的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一款经典的中小型履带机械,1989年3月下线的“东方红”802KT履带拖拉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像一位全能的田野行者,既可推土,又可作为拖拉机使用,其优势是附着性能好,加装上推土铲后,无论是在一般地面还是潮湿地面都可发挥良好的推土能力。因其整机和各部分强度高、寿命长、使用方便、维修简单,自推向市场以来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在缺少重型设备的年代,“东方红”802KT履带拖拉机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地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和抢险救灾中。
农机装备的革新轨迹,始终与农业生产需求的变迁同频共振。随着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大型农场提高作业效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履带拖拉机以“牵引力大、接地比压小、对土地压实破坏小”的独特优势,成为农业生产的好帮手。由此2021年,“东方红”CH1002履带拖拉机应运而生,它恰似一位精通水旱两栖的耕作专家,主要适用于水田区域的旋耕、打浆作业及轻负荷的犁耕作业,也可用于田间短途运输等作业,配装推土铲可进行轻量化推土抹平作业,具有水旱兼顾、操作简单、驾乘舒适、作业效率高等优势,畅销南方水田地区及内蒙古、东北地区。
在“东方红”CH1002履带拖拉机受到市场欢迎的同时,中国一拖乘势而上,瞄准大马力履带拖拉机领域加快攻关。2024年,“东方红”CH2202履带拖拉机成功下线。这款农机装备是国内首台220马力履带拖拉机,改变了我国大马力履带拖拉机领域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标志着中国一拖已完全自主掌握了大马力履带拖拉机在行走装置和底盘运用方面的自主化设计及生产。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行走系统采用摩擦驱动橡胶履带技术,整机最高车速可达33千米/时,大大提高了履带拖拉机的作业效率,装载的电比例差速转向系统让机器360度原地转向轻松自如,且转向精准可调,降低了驾驶难度,解决了履带拖拉机的操作痛点。随着北斗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和地头管理系统的加入,让农田作业进入智能化时代。如今,这批小批量驶向内蒙古草原与东北农场的农机装备,正把 “中国制造” 的底气深深碾进每一寸待耕的土地。
变化的是农机装备的迭代
不变的是深耕土地的初心
在广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三代“东方红”履带拖拉机“肩并肩”的作业,在“东方红”引擎的强劲驱动下,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正孕育着新的丰收奇迹,这片黑土地上的每一次犁铧入土,都在书写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