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特殊用途功能性填料 聚合物用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向全球发布,河南超硬材料产业迎来了属于中国的 “标准时刻”—— 这不仅是金刚石领域首个中国企业主导的 ISO 标准,更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材料之王” 赛道上,实现了从技术追赶向规则制定的跨越。
超硬材料是现代工业的 “牙齿”,更是国家高端制造的战略基石。河南作为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 “领头羊”,从三磨所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打破国外垄断,到联合精密牵头制定全球纳米金刚石标准,再到计量体系填补行业空白、产业链 “首链” 建设稳步推进,每一步都踩在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上。稿件中一组组数据尤为亮眼:高端市场份额从不足 10% 增至 15% 以上,企业研发周期缩短 50%,耐磨检具性能提升 10 倍 —— 这些成果印证了 “标准引领质量,质量驱动升级” 的产业发展逻辑。
当前,我国金刚石产量虽占全球 95% 以上,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 “大而不强” 困境仍在。河南以《培育壮大超硬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为蓝图,向上游延伸定制化测试指标,向中游攻坚磨具校准技术,向下游建立功能金刚石评价体系,正以标准为 “金刚钻”,破解产业升级的 “瓷器活”。
这份来自河南的实践,不仅为 “标准河南” 建设写下生动注脚,更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通过标准突破掌握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期待河南持续以标准为引擎,推动超硬材料从 “工具时代” 迈向 “功能时代”,最终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让 “中国标准” 成为全球超硬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近日,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由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制定的《特殊用途功能性填料 聚合物用纳米金刚石》(《ISO 6031:2025 Functional extenders for special application — Nanoscale diamonds for polymer composites》)国际标准正式向全球发布。这项标准不仅是金刚石领域首个由中国企业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更是全球首个关于纳米金刚石的ISO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超硬材料产业在国际标准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也为正在全面推进的“标准河南”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超硬材料作为现代工业的“牙齿”,以其卓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成为高端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而以金刚石为代表的超硬材料,更因其极致的硬度、超宽禁带、超高热导率等优异性能被誉为“材料之王”,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档数控机床等传统高端领域,更在芯片制造、光学窗口、热沉器件等前沿科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正是基于其战略重要性,超硬材料被工信部列为国家“锻长板”重点产业,河南省更将其认定为28条产业链的“首链”,由省委书记亲自担任链长,彰显出对这一产业的高度重视。
本次发布的ISO 6031:2025标准,是全球首个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明确了材料定义、分类、关键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以及安全环保要求,为全球纳米金刚石生产商、聚合物复合材料制造商及下游应用方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和质量基准。这项标准的制定过程凝聚了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成果。作为这项国际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纳米金刚石制备和应用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研发的纳米金刚石材料已经在高性能复合材料、精密抛光、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
这不是河南超硬材料标准首次“出海”。近年来,河南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主导IEEE、IEC标准在电能质量、防舞动等领域实现突破。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三磨所)作为ISO/TC29/SC5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持续推动中国标准走向国际。三磨所不仅是我国超硬材料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类科研院所,也是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被誉为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的“黄埔军校”。该所自1958年成立以来,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第一颗立方氮化硼、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聚晶等开创性产品,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填补国内外空白。
在标准化工作方面,三磨所带领行业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基础标准研究方面,针对金刚石内部杂质测试标准缺失、检测方法各异、检测精度低等行业共性难题,开发了金刚石化学成分含量精确测试技术,形成微粉内外部杂质测试方法,服务企业50余家,助力晶圆加工和复合片领域质量提升。在应用标准制定方面,针对超硬磨具配方解析难题,开发了磨具配方精确解析方法,使企业产品研发周期缩短50%,服务100余家企业的300种产品。在专用设备标准方面,研制了产业系列耐磨检具,耐磨性提高10倍以上,在1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在超硬材料计量测试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超硬材料专用装备功能复杂、周期校准无据可依等行业难题,开展了专业专用装备系列校准规范研制,填补了产业计量体系空白,保障了专用装备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一成果已入选国家市场监督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发展”典型案例。此外,在金刚石热管理材料、功能器件等前沿领域,河南也率先开展了标准预研工作,为产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河南超硬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产品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在高端领域的市场份额从不足10%增长到15%以上。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大幅提升,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标准化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
“当前,河南超硬材料产业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尽管我国金刚石产量全球占比超过95%,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突破‘大而不强’的困境,必须依靠标准引领和质量升级。”据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省已经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向上游延伸,开发细分领域微粉定制化测试指标;向中游攻坚,突破磨具动平衡校准技术;向下游拓展,建立功能金刚石质量评价体系。随着《河南省培育壮大超硬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深入实施,河南将继续以标准为引擎,推动超硬材料从“工具时代”迈向“功能时代”,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超硬材料产业集群。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河南将持续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超硬材料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标准河南”建设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