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超硬材料产业发源地——自 1963年郑州诞生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以来,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历经60余年发展已稳居全国大省地位。然而,产业“大而不强”的“成长烦恼”日益凸显:企业“小散乱”分布,扎堆生产低端磨料产品,陷入低价混战、同质化竞争的“内卷式”困局。今年以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以质量强链为核心抓手,通过“四个一”工程、质量基础平台建设、助企组合拳等举措,推动超硬材料产业链实现质量跃升与高端化转型,成功打破“内卷”困局。
针对超硬材料企业因质量不稳定、技术水平低导致的低价竞争问题,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为牵引,创新打造“一难题、一团队、一方案、一保障”的“四个一”工程。通过深入调研产业链质量痛点,组建专项技术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质量提升方案并提供全程保障,累计解决超硬材料产业链关键共性质量技术难题50项。经帮扶,海科超硬、三磨超硬等企业产品合格率从82%大幅提升至97%,彻底消除因质量不达标引发的低价“内耗”,从根源上破解了产业“低端混战”的核心症结。
为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该省市场监管局牵头构建了超硬材料质量基础设施创新体系:制定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制超硬材料相关标准规范120项,使CMA和CNAS参数产业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实现产业标准“有章可循”;培育建设国家磨料磨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超硬材料及制品)2个国家级技术平台,同步建成“产教融合”型质量提升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技术支撑与人才培训服务。质量基础平台的完善,有效降低了企业质量提升成本,推动产业从“低端内耗”向 “协同提质”转变。
围绕企业个性化需求,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还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与120余家链上中小微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诊断企业质量问题180余条,制定改进措施470余项;开展质量管理人员培训900余人次,邀请郑州三磨所等链主企业分享“三位一体”质量管理经验,推动26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在品牌赋能方面,积极助力企业打造高端品牌,中南钻石、黄河旋风等3家企业成功入选“美豫名品”,其中“中南”金刚石单晶凭借认证优势打入军工企业供应链,成为河南超硬材料高端化发展的“新名片”,标志着产业正式突破同质化竞争壁垒,迈向高端化发展新阶段。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超硬材料产业链质量强链工作,复制推广“政府+链主+ 机构+企业”的协同提升模式,推动更多河南超硬材料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巩固河南在全国超硬材料产业的领先地位。